根據Alltech的2021年全球飼料調查,2020年全球動物飼料產量增加了1%,達到11.877億噸。
該調查涵蓋了142個國家的28,000多家飼料廠。2020年飼料廠比2019年減少3%:28,414比29,345。調查指出,許多國家開設的飼料廠數量在增加和減少之間波動。
飼料生產量排名前10的國家生產了全球飼料產量的63%,中國在飼料產量增長5%之后重回全球最大飼料生產國的位置。
奧特奇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馬克·里昂斯(Mark Lyons)表示:“中國超出了預期,到了2020年出現(xiàn)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反彈。它已重新成為全球第一大飼料生產國,并從2021年開始強勁崛起?!?/p>
飼料生產量排名前十的國家是中國,美國,巴西,印度,墨西哥,西班牙,俄羅斯,日本,德國和阿根廷。其中,巴西的產量增幅最大,為10%,而印度的降幅最大,為-5%。前十大飼料生產國的平均飼料成本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約9%。
從地區(qū)來看,拉丁美洲的產量增幅最大,達到4%,而亞太地區(qū)的產量增長了2%,北美的產量增長了1%。歐洲的產量下降了1%,非洲,中東和大洋洲的產量分別下降了2%。
COVID-19和全球蛋白質行業(yè)
水產養(yǎng)殖是增長最快的蛋白質行業(yè),增長3%。豬和肉雞飼料分別上漲1%,肉牛飼料下降1%,蛋雞和奶牛的飼料產量持平。
調查顯示,禽流感挑戰(zhàn)了肉雞和蛋雞產業(yè),特別是在歐洲。
然而,抵消這些挑戰(zhàn)造成的飼料產量下降的原因是,人們對雞蛋作為一種廉價蛋白質的興趣增加了,特別是對于那些經濟上處于受壓的地區(qū)。
肉雞飼料產量的增長主要由亞太地區(qū)和拉丁美洲引起,而北美的下降是由于家禽尺寸減少以及美國和加拿大的肉雞養(yǎng)殖量減少所致。
調查顯示,“由于生長周期短和生產方法容易適應,肉雞行業(yè)表現(xiàn)良好?!?/p>
COVID-19導致肉雞產量在早期有所下降,而飯店和旅館業(yè)務下降,但后來被家庭烹飪的增加所抵消。
在養(yǎng)豬業(yè)中,COVID-19的作用各不相同,但“飼料生產似乎并未受到特別不利的影響。”
非洲豬瘟繼續(xù)影響著養(yǎng)豬業(yè),但中國已大幅反彈,并增加了養(yǎng)豬生產。
奧特奇說:“隨著中國恢復自給自足,未來幾年其他許多國家的豬肉出口將下降?!?/p>
COVID-19對乳制品行業(yè)供應鏈產生了重大影響,一些國家的乳制品價格下跌。拉丁美洲的乳制品業(yè)增長,主要是因為哥倫比亞,阿根廷,智利和秘魯的乳制品飼料產量增加。
由于COVID-19限制而關閉的餐館也影響了牛肉行業(yè),該行業(yè)的飼料產量下降了1%。但是,美國的牛肉飼料增長了1%,而中國的增產推動了亞太地區(qū)的增長。
水產養(yǎng)殖部門的增長預計將繼續(xù)增長。
調查說:“盡管中國是亞太地區(qū)的主要領導者,但該地區(qū)的主要增長來自越南,孟加拉國和菲律賓,占水產飼料的近100萬噸?!?/p>
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水產養(yǎng)殖飼料也有所增長,其中拉丁美洲的增長以巴西和厄瓜多爾為首。
*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電話:0371-6335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