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狠活”開始轉移到雞蛋身上!近日,上海辟謠平臺就收到很多網友詢問,市場上是不是真有人造雞蛋?
短視頻博主“辛吉飛”經常用食品添加劑“合成”人們常吃的東西,在制作過程中“那必是科技加狠活”成為他的口頭禪,隨著“辛吉飛”的爆火,“科技與狠活”也開始高科技合成食物的代名詞。
而最近,“科技與狠活”開始轉移到雞蛋身上!近日,上海辟謠平臺就收到很多網友詢問,市場上是不是真有人造雞蛋?從網友提供的視頻看,有人用化學原料制作了人造蛋黃和蛋清,從外觀看似乎以假亂真;有的制作者說,人造雞蛋的成本只要1角錢……
但是,雞蛋是否真的存在“科技與狠活”呢?
上海市農業(yè)科學院研究員、國家家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姚俊峰查看了網傳視頻,指出部分“人造雞蛋”很可能是展示用雞蛋,“這類產品與部分餐飲企業(yè)展示的樣菜相類似,看起來很像,但不能食用。那些人造雞蛋隔著屏幕或許覺得像真的,可如果拿到面前,普通人也能識別。”
她說,從技術角度看,如果要制作可以食用的人造雞蛋,成本遠高于真實的雞蛋,而且有一道難關仍未攻破——制作人造蛋殼。蛋殼結構很特殊,從內到外共有內殼膜、外殼膜、乳頭層、柵欄層、垂直晶體層、油質層等六層,目前的技術手段還無法還原天然蛋殼。
姚俊峰認為,在近期傳播較廣的“人造雞蛋”視頻中,存在移花接木、惡意造謠的現(xiàn)象,“有一段視頻前半部分是在實驗室中制作沒有蛋殼的人造雞蛋,后半部分卻嫁接了正常的雞蛋場生產流程,讓人誤以為在規(guī)?;a人造雞蛋,這明顯誤導了觀看者。
姚俊峰提醒,在部分所謂“人造雞蛋”的視頻中,幾乎看不見“人造蛋殼”的細節(jié):有的是鏡頭對著“蛋殼”一晃而過,讓人難辨真假;有的則一眼即可看出人造的蛋殼與真實蛋殼有差異。
早在多年前,央視財經就對“人造雞蛋”辟謠,邀請中國農業(yè)大學的專家?guī)ьI學生還原“人造雞蛋”的過程。該實驗顯示,做出來的雞蛋也沒有蛋殼,雖然凝固的蛋白和蛋黃從外形上看比較逼真,但近距離能聞到化學合成品的味道,而且制作成本大約是真雞蛋的4倍。
而對于消費者之前知道的假雞蛋可能是一種“橡皮蛋”,即煮熟后蛋黃有彈性,甚至可當球來拋的雞蛋。然而,事實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此前,關于“人造雞蛋”的事件,長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就發(fā)布消息稱,消費者投訴反映的涉嫌“人造雞蛋”經抽查檢驗全部合格,消費者認為的人造雞蛋其實就是蛋品業(yè)內被稱為“橡皮蛋”的劣質蛋,橡皮蛋指的是煮熟后蛋黃有彈性,甚至可當球來拋的雞蛋,產生原因是雞飼料中棉籽餅比例過高。雖然不是人造雞蛋,但是這種橡皮蛋也不建議食用。
此外,將正常雞蛋冷凍一段時間,然后將雞蛋搖動三小時,再將雞蛋煮熟,蛋黃就會因物理變異而變得有彈性。浙江大學的專家也曾用實驗辟謠:實驗人員將雞蛋置于常溫、冰箱冷藏區(qū)、冷凍區(qū)48小時,煮熟后發(fā)現(xiàn),冷凍過的雞蛋的蛋黃彈性要比冷藏保存的雞蛋大。
最后,再說一下!對于一些雞蛋內容物不成形的異形蛋而言,它們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雞蛋的運輸儲存不當,比如路途顛簸、溫度苛刻、放置過久等,都會導致雞蛋內部結構遭到破壞,生理特征發(fā)生變化。千萬不要相信所謂的“人造雞蛋”!
*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電話:0371-6335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