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棕櫚油期貨從7月高點下跌,走出了一段流暢的下跌行情。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大連棕櫚油期貨主力合約再度來到前低附近,考慮到棕櫚油主要需求國的油脂庫存高企,看淡棕櫚油后期的表現,但需要關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天氣轉干的風險。
恒泰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朱佳穎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棕櫚油一路下跌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7月以來,我國棕櫚油庫存處于累積狀態(tài);9月以來,馬來西亞棕櫚油仍處于累庫狀態(tài),為消化庫存壓力,馬來西亞方面的報價較低。二是從替代品來看,由于原油價格疲軟,使得棕櫚油作為生物柴油原料的吸引力降低,而馬幣疲軟和強勁的出口數據幫助抑制棕櫚油跌幅。
事實上,全球最大的油脂進口國印度的庫存創(chuàng)紀錄,給整體油脂市場帶來了壓力。印度煉油協(xié)會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1日,印度植物油庫存為創(chuàng)紀錄的370萬噸,比去年同期240萬噸增長54%。
西南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黃婷表示,全球第一大油脂進口國印度的油脂庫存創(chuàng)紀錄,意味著后期全球油脂出口可能放緩,而油脂累庫會從需求端傳導到供給端。與此同時,馬來西亞8—9月棕櫚油庫存確實在大幅累積,9月底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較7月底增加33.6%。對比馬來西亞棕櫚油價格,馬來西亞棕櫚油連續(xù)合約10月24日的價格較7月底僅下跌6%左右,相對庫存增幅來說,油脂價格表現出對原油和后期厄爾尼諾天氣帶來的支撐溢價。未來兩周,東南亞天氣會轉向干旱,可能對10月底到11月初的馬來西亞棕櫚油產生一定支撐。不過,若棕櫚油產量不超預期下滑,那么棕櫚油只有在印度庫存回落至正常水平后才可能打開上漲空間。
“國內棕櫚油庫存同樣處于歷史同期高位,四季度有繼續(xù)累庫的可能。”齊盛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劉瑞杰分析稱,預計11月、12月豆油難有明顯降庫,菜油有累庫的可能。整體來看,國內三大油脂庫存預計10月見底,后續(xù)轉入累庫,供應整體寬松,對基差支撐力度較弱。
此外,黃婷還表示,從相關商品大豆的供需面來看,新作美豆上市后,全球大豆將逐漸從供需偏緊的美豆供應季過渡到供需寬松的南美大豆供應季。如果南美天氣正常,美豆或有較大的下行壓力。從巴西天氣來看,未來兩周巴西降水也將出現好轉。因此,相關商品走勢可能會令棕櫚油承壓。
展望后市,朱佳穎表示,接下來的有利因素包括政策端和消費端。從政策端來看,10月下旬,印尼棕櫚油出口關稅和附加稅下調,出口稅下調至每噸18美元,出口專項稅(levy)下調至每噸75美元,總關稅93美元/噸,低于10月上旬的118美元/噸。從消費端來看,因為9月馬來西亞假期較多,所以消費創(chuàng)新高達到49萬噸。未來,由于全面實施B20生物柴油政策,官方預估多消費100萬噸棕櫚油,屆時消費端有望改善。短期來看,棕櫚油走勢仍然偏弱,預計振蕩下行,明年天氣因素可能對價格有所支撐。中期來看,11月后或進入季節(jié)性減產季。長期來看,今年持續(xù)受到厄爾尼諾的影響,明年東南亞預期減產,棕櫚油價格或存在支撐。
劉瑞杰認為,結合成本和國內供需分析,四季度棕櫚油難有趨勢性行情,產地減產周期以及可能出現的外圍政策信息或會帶來波段反彈行情。另需關注巴西大豆產區(qū)天氣及播種生長情況,以及可能出現的天氣題材對美豆的影響。
在黃婷看來,后期棕櫚油面臨較大的庫存壓力,相關商品大豆供需后期也可能轉向寬松,或給棕櫚油帶來下行壓力。不過,偏干的天氣或給棕櫚油帶來階段性支撐,關注后期天氣變化,建議投資者以偏空思路對待后期走勢。
*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電話:0371-63357633*